北大邬伦:gis产业需要更多“蓝领工人”-k8 viet

北大邬伦:gis产业需要更多“蓝领工人”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8-11 浏览量:3059次

就业乃民生之本。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强调,“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

而就业主体中,高校毕业生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减小的背景下,以百万计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刃一般,悬在政府头顶,以致其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丝毫不敢懈怠。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也成了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从中也可以看出,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政府一直在积极应对,努力创造环境,出台政策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但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每年依旧有占相当比例的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利就业,而这其中的一个现象颇为耐人寻味:在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的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同样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所凸显出的尴尬便是:高校毕业生一定程度上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而这也正是高校教育一直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与社会脱节,很难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作为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对于毕业生就业率颇高的gis专业来讲,也概莫能外——缺少应用型人才。

2005年,中国gis协会前会长陈军教授就曾指出:“我国所培养的gis学生比世界各地的总和还要多,这种现象在令人欣喜的同时也让人担忧”。
我们“欣喜”于随着社会对于gis技术需求的增大,高校gis专业教育实现飞速增长。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gis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已有200所左右的高校开设gis专业,每年gis毕业生数万人;而“担忧”则是因为在其迅猛发展的光鲜表象背后,各高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清、专业发展不明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就业率不高与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到头来则阻碍了gis产业的发展。

在由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gis产业发展高端对话上,北京大学教授邬伦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人才结构尚不合理,学位教育略有过剩,职业教育明显缺失。
而实际情况甚至比邬伦教授所讲的更为残酷,从企业用人角度来讲,他们更倾向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学术性人才显然并不十分符合企业的需求。邬伦教授甚至明确地说道:“gis产业需要更多的‘蓝领工人’。”这里自然指的是应用型人才。毕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是核心,但前提必须是教育要与需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令人振奋的是,国家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发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就提出,要“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在最新出台的《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中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举措,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对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进行系统的再教育和培训”,又如“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大学生实习基地”等等。在邬伦教授看来,推动gis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点,并且要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

而在遵守规律的同时,重视业内专家先进思想的引导与支撑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充分发挥国内一些关注高校gis教育的论坛、会议品牌价值,汇聚更多专家、学者智慧,以期进一步探讨国内高校gis教育发展及应用型gis人才的培养。

据了解,作为目前国内gis教育界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高端盛会,高校gis论坛自成立起,就一如既往地在关注gis人才的培养和高校gis教育的发展,也一直致力于打造高校gis教学、科研和应用的交流平台,发掘gis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在今年,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想必会上各专家也会对gis职业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促进我国高校gis教育的变革,推动gis教育和产业的成长。

更多信息请关注论坛k8 viet官网:

官方微博:@高校gis论坛

关注k8 viet:

网站地图 | 联系k8 viet |

k8 viet copyright © 2014 k8 viet的版权所有: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4000625号 k8 viet的技术支持: "));

武汉网监电子标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