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现已到了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经济升级的关键时刻。经济转型升级,人才要先行。为助力产业升级,国务院推出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将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 亿元,用于1500 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这一举措,展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显示出社会对优质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社会需求就是行业的努力方向,就地理信息产业而言,相关职业机构要积极投身地信职业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探索。
地理信息产业人才培养需要新的职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每年向社会输送近1000万的高等教育人才,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并不能完全回应社会期待。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曾经说,世界卫生组织有7000 余雇员,但中国雇员仅40余人,而中国每年交给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费大约5000 万美元,中国交的会费和派出人数相比,是典型的“代表性缺失”。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技术快速发展、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另一方面,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对大学的一些传统的单一专业育才模式提出了新挑战。此外,还存在教学过程较机械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部分高等教育专业无法跟上急剧变化的社会需求。
有别于高等学历教育及传统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聚焦于职业、岗位技能和所需职业素养的培养,它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打破了传统高校的专业障碍,将岗位所需的多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融为一体。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高等学历教育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具备扎实基础和宽广发展空间的优秀人才,而职业教育则能够有效弥补高等学历教育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加速人才的职业发展。目前,两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未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新中地教育希望解决的社会问题
实训基地揭牌
实训现场
区别于传统职业培训,新中地教育推行不但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更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企事业单位所需的复合型高素质职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新中地教育采取分层培养模式,根据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发展阶段,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人才,分别培养,让每位人才都得到相应提升,达成培养目标,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线下培训是确保it培训质量的最佳方式,因此,新中地教育采用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下为主的培训方式。
新中地教育的骨干老师来自于引领国际gis技术发展潮流的中地数码等gis企业,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不同业务方向gis研发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最新需求。经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专业团队据此设置了符合企业需求、基于岗位需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开设专业课程外,还设置了职业规划、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类课程。这一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
同时,新中地教育与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所属企业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拥有国内最强大的地信企业资源和地信开发k8 viet的技术支持力量,还与国内上百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能够将地信开发的最新技术传授给参训学员,有效保证培训质量。
目前,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而新中地教育主教学区就坐落在华中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光谷,在光谷中地科技园有6万余平现代化教学场地,教学区配备现代化安保、保洁、餐饮保障,与国际一流大型软件企业为邻,便于学员到相关企业最前沿的gis项目中实习实训。
尤为重要的,线下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共同学习和实时交流。新中地教育提供了老师、同学、企业员工日常交流的空间,学员可以相互学习,获得巨大的无形资源,形成潜移默化的正向影响,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打好专业基础,注重全面发展,科学规划未来
学员结业
新中地教育的联合创始人刘永教授认为,地理信息产业是未来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位与作用将更加重要。因此,掌握地理信息及相关技术,将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热爱地信行业,进入地信领域,为中国地信产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我们建议地信及相关专业同学:
(一)打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专业基础是未来发展的依托和基础。因此,在校期间,一定要深入研究掌握地信技术原理,打牢理论基础。地信专业是个交叉学科,仅有地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好在校时间,广泛涉猎地信技术应用广泛的国土、城市规划、地质矿产、交通等各行业知识。
(二)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开发能力
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很多机械重复性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只有创造性工作才能存在于人工智能时代。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了解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跟上时代步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培养编程开发等创造性技能,使自己在面对未来时能够更加从容。